8成卖家月单不足100?平台涨价潮震动东南亚电商圈

行业资讯3小时前发布 Muei
2 0 0

“看似当老板,实际在给平台打工。”TikTok Shop卖家王洋的叹息,道出东南亚卖家的集体困境。

12月1日起,TikTok Shop菲律宾站将效仿Shopee、Lazada,对每笔订单加收5比索(约0.6元)订单处理费,这是两个月内菲律宾市场的第三次费用上调。平台争夺份额的投入正通过杂费转嫁,中小卖家的生存窗口正在急速收窄。

01

费用连环涨,东南亚卖家承压临界

近期,TikTok Shop菲律宾站出新规,明确自12月1日起征收订单处理费。规则极具争议:订单成功交付即扣费,后续退款不退费;仅整单退款才可豁免。

TikTokShopSoutheastab01

图源:TikTok Shop

这已是菲律宾电商平台三个月内第二次加码费用。9月3日,Shopee和Lazada已率先实施同类收费。

费用上涨的冲击因卖家规模而异。单笔5比索(约合人民币0.6元)看似微不足道,但对日均订单量较大的卖家而言,累计成本显著增加。更棘手的是,菲律宾新推出的“信任标志”认证也需缴费,未来还有可能从自愿变为强制。

由在线卖家组成的“在线创业赋能社区”(ONEC)已向菲律宾贸易和工业部提起投诉,指出平台未与卖家协商便擅自加价,要求将费用降至1比索以下。

TikTokShopSoutheastab02

图源:Milieu Insight

马来西亚电商近期的市场行情同样不容乐观。Milieu Insight对300名当地卖家的调查显示,超过八成卖家月订单量不足100单,其中41%每月处理订单少于50笔。物流脆弱性更是雪上加霜,超40%卖家遭遇过货物延迟、包裹丢失或损坏问题。

而在越南,市场马太效应加剧。Metric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Shopee与TikTok Shop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同时超过8万家网店因长期无订单被迫关停。

“看到同行一个个关掉店铺,我都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胡志明市服装卖家阮氏的感慨,折射出中小卖家的普遍焦虑。

02

趋势:东南亚电商的新逻辑正在成型

涨费、关店、掉单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平台商业模式进入“盈利周期”的必然结果。而在东南亚电商快速发展的当下,为什么三大平台涨价方向一致?这在飞跨东南亚跨境通看来,有三大因素值得观察:

TikTokShopSoutheastab03

东南亚电商销售额预测  图源:Cube

一是,平台竞争从“拼规模”转向“拼盈利能力”。过去三年,为抢占东南亚市场,各大平台通过大促补贴、佣金下调、物流补贴、新卖家激励等方式吸引卖家,本质是“用钱换增长”。但随着 GMV 市场基本被瓜分,三大平台开始进入发展第二阶段:从提高货币化率 走向盈利。

二是,成本由平台转向卖家,是商业逻辑“集体拐点”。涨处理费、涨物流费、涨佣金,其实都是同一条逻辑链:平台开始把投入成本向卖家转嫁。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市场,涨费节奏几乎同步推进。

三是,为什么受伤最重的是中小卖家?答案其实很简答,因为他们竞争力很弱,无议价权、无规模效应、对费用最敏感。当平台从“补贴者”变成“收费者”,最先被挤出赛道的,就是体量最小的那一批。

面对成本压力,中小卖家需主动转型:通过选品差异化避开红海竞争,精细化物流管理等手段控本降费,吃透平台优惠政策减少支出,并构建包含所有隐形费用的精准定价模型,以此来守住利润底线。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