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彭博社一则消息震动资本市场:“非洲手机之王”传音控股被曝正与顾问商讨赴港二次上市计划,目标融资规模约为10亿美元(约合71.85亿元人民币)。
这则消息让低调的传音重回聚光灯下,也意味着,这家已在科创板上市近5年的“非洲手机之王”,正试图通过资本市场的助力,在激烈震荡的全球手机战场中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始于华强北,成于撒哈拉
若你踏足非洲,大概率会被一个场景震撼:路边摊、手机店最常见的不是苹果三星,而是印着“TECNO”或“itel”的设备——这些都来自中国传音。2024年,它在非洲拿下40%市场份额,巴基斯坦超40%,孟加拉国29.2%,全球出货2亿部,稳居行业第三,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跨境电商对“蓝海市场”的精准卡位。
2006年诞生于深圳华强北的传音,起步便跳出国内“山寨机内卷”的红海。彼时中国手机市场专利滞后、渠道混乱,而创始人竺兆江带着海外销售经验判断:与其在国内厮杀,不如瞄准尚处功能机时代、竞争稀薄的非洲。2008年,传音将核心资源投向非洲,这一跨境决策成了破局关键。
源于对用户痛点的精准捕捉与本土化创新,传音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品牌,崛起为非洲家喻户晓的“手机之王”,功能机和入门级智能机在非洲的渗透率持续走高,成为绝对市场主导,形成TECNO(中高端定位)、itel(大众市场定位)和Infinix(专为年轻人打造)三大品牌格局。
但跨境市场从蓝海走向红海的规律从未改变。随着三星、小米等品牌加码非洲,凭借供应链与价格优势抢占100-200美元中低端市场,叠加非洲本土品牌在政策支持下崛起,至此,新增用户红利逐渐减弱,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
据Canalys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传音在非洲的市场份额为47%,排名第一,三星、小米、OPPO和荣耀紧随其后,市场份额分别为21%、13%、3%、3%。
尽管仍是第一,47%这个数据却是同比下滑了5个百分点,国产手机品牌在当地的竞争白热化程度可见一斑。
而且在2025年第一季度,传音营收130.04亿元,同比下降25.45%,净利润仅为4.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69.87%,创下上市以来单季度归母净利润的最大跌幅,跨境盈利压力凸显。
在资本市场,传音的“非洲故事”一度被认为是出海标杆。2019年,其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暴涨逾60%,迅速被包装为“非洲小华为”。如今,港股二次上市的传闻,更像是它对资本市场的“再试探”
寻找新增长
6月26日,脱离华为近五年的荣耀终端在深圳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计划通过三阶段推进于2026年初登陆A股,剑指“AI终端生态第一股”的称号。几乎同一时间,有“非洲手机之王”之称的传音控股拟募资10亿美元,以应对日益焦灼的新兴市场争夺战。这两家路径迥异却同样背负转型压力的企业,在行业增速放缓的阴影下,却几乎在同一时间将上市视作破局关键。
无论最终是否二次IPO,传音控股也需要通过其他方式寻找新机会,而最长久有效的方式便是开辟新业务。
2023年初,传音将储能业务纳入新战略,计划2-3年内投入20亿元——这一数字超过了其2022年全年研发费用。按照规划,传音初期聚焦分布式户储和便携储能产品,依托既有渠道网络销售,并未单独设立新品牌,而是沿用小家电品牌itel,推出itel Energy系列户储产品。
从市场需求看,这项新业务前景广阔:官网显示,其储能产品已覆盖巴基斯坦、尼日利亚、伊拉克、马里、津巴布韦、赞比亚等国,这些地区居民普遍面临用电难题,储能属刚需;而市面上多数品牌聚焦成熟市场,深耕欠发达地区的玩家不多,传音入局正抢占先发优势。
此外,今年6月有消息称,传音正布局电动车业务,招聘平台显示其已启动出行业务负责人、业务合伙人、硬件产品经理等岗位招聘,工作地点涵盖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
不难看出,传音的新业务仍锚定新兴市场,这与其长期战略一脉相承:在其他品牌“不愿下场”时深耕布局,待对手蜂拥而入时已占据先发优势,用时间差降低竞争压力。这种模式,注定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
不过依托手机、小家电等业务,传音已构建起成熟的商业网络。若能在电动车和储能领域复制智能手机的成功,同时保持成本控制能力,其前景将更值得期待。
诞生于深圳山寨时代的传音,从未被“低端”标签定义。它从非洲最被忽视的市场切入,却不止步于此:与其说依赖单一市场,不如说靠持续适配需求、重塑能力边界,在易被忽略处筑起护城河。
出海故事从不稀缺,稀缺的是盈利模型可持续、增长逻辑不依赖单一市场的成熟企业。这正是传音此刻必须作答的命题。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