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TikTok搜索“jawline tool”,排在前面的不是动刀视频,而是一只像鞋刷一样的小家伙:
塑料手柄+硅胶齿,干搓五分钟,下颌线“像被PS过”。
过去三十天,这款“面部干刷按摩器”从个护红海一路蹿红,销量把电动洁面仪、射频仪甩在身后,稳居美区TikTok Shop个护榜前三。
评论区里,有人贴出对比照,有人直接喊话“比瘦脸针香”。一把看似普通的刷子,凭什么让老外集体上头?
01
直播里秒变V
4月12日晚,达人@Chloe_fitlife 把直播间灯调到最亮,镜头直怼下巴。
她先张嘴展示“祖传双下巴”,然后拿起干刷,从耳垂下方一路刷到下颌角,来回五十下,全程不到三分钟。
刷完那一刻,观众弹幕刷屏——“line出现了!”当场在线人数从两千飙到一万四,小黄车库存8000件瞬间归零。
后台数据显示,这场直播共卖出2.3万单,客单价29.9美元,GMV冲到69万美元。评论区有人留言:“没开滤镜?没滤镜我下单。”
主播直接关美颜,把脸挤到镜头前,下颌线依旧清晰,争议戛然而止。
02
刷子长得不像刷
把产品拆到最简,就三样东西:ABS手柄、55根食品级硅胶齿、一条弹力绳。齿高3毫米,顶端磨圆,官方称“模仿牙医抛光工具”。
手柄做成“Y”字,刚好卡住下颌,手不用使蛮劲,来回拖拉即可。灰、粉、黑三色,放在浴室像儿童牙刷,旅行塞口袋毫无存在感。
最绝的是那条弹力绳,套在脑后,边刷边做其他事,彻底解放双手。用户晒图:地铁里、工位前、甚至遛狗时,都能见到有人戴着它“干搓”。
功能单一,却击中“懒人塑形”痛点,外观越普通,越显得黑科技。
03
七天打卡风暴
TikTok话题#jawlinechallenge 把玩法拆成傻瓜教程:第一天刷三分钟,第二天四分钟,第三天加提拉动作,连续七天,每天发对比视频。
平台给流量扶持,只要带话题就有曝光。
4月末,一位200斤的美国大学生@big_joe 加入挑战,第一天视频播放量只有三千,第七天对比视频爆了,浏览破1200万,点赞93万,肉眼可见的双下巴变薄,下颌线浮出。
评论区最高赞:“健身房去不起,刷子还是买得起。”挑战页累计视频超过14万条,总播放破20亿次,品牌方没花一分钱广告,全靠用户自来水。
打卡机制把“坚持”包装成社交货币,不刷就被甩出潮流。
04
成本十块卖三十
跨境圈最爱算差价:这款刷子出厂的价格是1.5美元,海运+税到美西仓约0.8美元,平台佣金8%,达人佣金15%,末端配送3.2美元,总成本不到8美元,售价29.9美元,毛利仍有一半。
深圳龙华一家专做硅胶件的小厂透露,模具早在2022年就开好,一直给美妆品牌做洗脸刷,今年2月突然接到5万套干刷订单,客户要求把齿加高0.5毫米,手柄改成“Y”形,三天出样,两周交货。
供应链成熟到“今天下单,明天装箱”。低价高毛利,给直播投流留出充足空间,达人愿意推,平台愿意给量,循环飞轮越转越快。
05
复刻容易突围难
爆款一出,同款48小时内就能在1688搜到。4月底,亚马逊出现二十多家“不同品牌同款图”,价格直接砍到9.9美元。
TikTok Shop马上把“品牌旗舰店”标识置顶,绑定美国本土仓,承诺24小时发货,7天无理由退货,用体验拉开差距。
原品牌方连夜升级包装,加赠“下颌线训练手册”小册子,再把弹力绳升级成亲肤硅胶,申请外观专利。
5月初,官方账号发布“真假对比”视频,左边山寨刷齿掉色,右边原版水煮不掉,播放量500万,点赞37万。
评论区置顶:“省20块,不如省一次医美。”一句话把价值锚钉死。跟风者只能打价格战,而头部已把“干刷=下颌线”心智牢牢占住。
从默默无闻到现象级,这款干刷只用四十天。它没改变技术,也没发明需求,只是把“瘦脸”拆成可见、可录、可炫耀的三分钟仪式。
下一个爆款也许还是一把刷子,也许是一条带子,但套路不变:找到最痛的颜值焦虑,把解决过程拍成视频,让用户替品牌免费吆喝。
下颌线刷上了瘾,下一阵风往哪儿吹,没人知道。唯一能确定的是,只要TikTok的打卡挑战还在,美国人的下巴就闲不下来。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