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降价冲量的真相:新手不知道的底层逻辑,决定你赚不赚钱

Temu1周前发布 Muei
21 0 0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懵事?跟着别人把产品从 29.9 降到 19.9,邮费都快贴进去了,单量却没涨几个;可看着同行同样降价,不仅冲到类目前排,每天稳定出百单,还能赚钱。

不是你运气差,也不是产品不行,而是没搞懂 Temu 降价冲量的 “底层逻辑”—— 它从来不是 “降得越多越好”,而是 “降在点子上”。今天就把这两个新手必懂的核心逻辑拆透,看完你就知道,怎么降价既能冲量,又能保住利润。

一、降价的核心是 “锚定平台算法”,不是 “单纯拉低价格”

很多新手以为,Temu 是 “低价平台”,只要价格够低,流量自然来。但实际上,Temu 算法更看重 “价格竞争力 + 转化效率” 的组合,不是只盯着 “低价” 这一个指标。

简单说:你降价后能不能进平台 “比价池”、能不能拿到推荐位,关键看两个数据。

Temupingtaibijiayoushibg01

1. 先看 “比价优势”:不是降得多,而是比竞品低得 “刚刚好”

你以为降 5 块就有优势?其实得看竞品的价格,比如:

同规格竞品卖 24.9:你直接降到 19.9,比对方低 20%,大概率能进比价池。

竞品已经降到 18.9:你也跟着降到 18.9,没有差异化优势,算法根本不会给你额外流量。

之前有个卖袜子的卖家踩过这坑:竞品卖 12.9,他觉得降 3 块够狠,直接标 9.9,结果单量没涨 —— 后来才发现,前排 10 个竞品均价已经是 9.8,他的 9.9 反而没优势。

2. 再看 “转化效率”:价格降了,“配套” 得跟上

很多人降价后只改价格,主图还是原价图、标题没提 “降价”、详情页也没标注优惠,买家点进来发现 “价格和图对不上”,直接划走。

这种情况下,哪怕价格低,算法也会判定 “用户不喜欢”,慢慢收回流量。

新手实操步骤(3 步就能用):

先查 “比价池”:在 Temu 后台搜产品核心词(比如 “冬季加绒手套”),把前排 10 个竞品的价格、规格列出来,算均价。你的降价目标要比这个均价低 8%-12%,既有优势又不亏太多。

降价必改 “3 个地方”:主图加 “限时降价” 标签(比如红色 “19.9 秒杀”)、标题加 “XX 元直降”(比如 “冬季手套 19.9 直降 10 元”)、详情页开头标 “原价 XX,现价 XX”,把优惠直接怼到买家眼前。

测 1 天看数据:降价后盯一下点击率和下单率,如果比之前涨了 10% 以上,说明算法已经注意到你;没涨的话,赶紧调主图或再微调价格(比如再降 0.5 元)。

二、冲量不是终点,是 “利润闭环” 的起点

新手最容易踩的坑是:把 “冲量” 当目标,觉得单量上去了就赢了。结果降价冲了 500 单,除去成本、邮费、平台佣金,倒亏 2000 块。

但会做的商家,“冲量” 只是第一步 —— 他们通过降价把单量冲起来后,会用 3 个方法把利润 “赚回来”,形成闭环。

Temupingtaibijiayoushibg02

1. 阶梯提价:单量稳了就 “慢慢涨”

冲量到日均 100 单后:每周把价格涨 1-2 元(比如从 19.9 涨到 21.9),观察单量变化。

如果单量只降 10%:(从 100 降到 90)但每单利润多 2 元,整体利润反而更高(之前每单赚 3 元,90 单就是 270 元;之前 100 单赚 300 元?不对,算错了 —— 假设之前 19.9 时每单赚 2 元,100 单 200 元;涨到 21.9 后每单赚 4 元,90 单就是 360 元,反而多赚 160 元)。

2. 关联销售:用 “低价款带高价款”

挂 “配套产品”:在冲量产品的详情页、下单页。比如卖卫衣的,挂同风格的卫裤,卫裤定价比卫衣高(卫衣 19.9,卫裤 29.9)。

买家买了低价卫衣,看到配套卫裤,很容易一起下单 —— 相当于用 19.9 的卫衣,带火 29.9 的卫裤,利润一下就上去了。

案例:有个卖保温杯的商家。

刚开始:把 29.9 的保温杯降到 17.9,冲了 300 单,亏了几百块。但他同时挂了 “保温杯 + 杯套” 的组合装,定价 29.9(杯套成本才 3 元),有 40% 的买家选了组合装 。

相当于每卖 10 个保温杯,就有 4 个带了杯套,多赚 4×(29.9-17.9-3)=4×9.9=39.6 元。

冲量后 2 周:他把单品价涨到 19.9,单量降到 80 单,但组合装还能卖 50 单。

最后算下来,每月利润比单纯冲量时多了 3000 块 —— 这就是 “冲量 + 闭环” 的威力。

三、新手必避的 3 个 “致命误区”

搞懂逻辑后,还要避开这 3 个错误,不然再好的方法也白搭:

Temupingtaibijiayoushibg03

误区 1:盲目跟降,不看自己成本看到竞品降价就跟着降,却不算自己的成本。

比如竞品成本 10 元,降 5 元还能赚;你成本 15 元,跟着降 5 元,直接亏本金 —— 降价前先算 “底线”:成本 + 邮费 + 平台佣金,低于这个数的降价,坚决不做。

误区 2:只降不补,不投 “站内推广”觉得降价就够了,不花一分钱投 Temu Ads。

其实冲量初期,花 50-100 元投推广,能更快把单量拉起来,让算法注意到你,后续流量更稳 —— 相当于用小钱换 “算法关注”,很值。

误区 3:忽略售后,差评毁所有。降价冲量后,单量突然变多,客服回复不及时、发货慢,导致差评变多。

Temu 对 “纠纷率” 很敏感,差评多了会降权重,之前冲的量全白费 —— 冲量前一定要确保客服、仓库能跟上,比如提前招临时客服、备足库存。

降价不是 “赌运气”,是 “算清楚账”。Temu 降价冲量的真相,从来不是 “看谁敢降”,而是 “算清楚账、踩准算法、做好闭环”。

新手不用怕降价,关键是记住:每一次降价,都要知道 “为什么降”(比如为了进比价池)、“降了能带来什么”(比如单量和老客)、“后续怎么赚回来”(比如提价或关联销售)。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