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慌了! 企业倒闭, 数千人失业, 行业遭重创! 竟跟中国有关…

Temu5天前发布 Amy
8 0 0

近年来,中国电商巨头逐渐主导澳洲消费,澳洲零售业怒了!

#01:

“影响全行业”

澳洲零售业怒了!

打开Apple Store下载榜,Temu常年稳居免费应用前列。澳洲家庭的信箱里,Shein、淘宝的包裹络绎不绝。

这场由中国电商巨头主导的海外购物热潮,正在澳洲掀起前所未有的消费风暴。

AppleStoreTemubg01

图片来源:theaustralian.com.au

数据最能说明疯狂程度:Temu自2023年3月进入澳洲后,业务规模暴涨13倍,如今占据澳洲电商总支出的5%,年销售额已飙升至30亿澳元,Roy Morgan Research预测其2025财年销售额将达26亿澳元。

Shein近两年保持20%的年增长率,年销售额从10亿澳元增至13亿澳元,拿下2%的网购市场份额。

澳洲消费者每年在这些平台的总消费已高达数十亿澳元,在生活成本上升的压力下,超低价成为无法抗拒的诱惑。

AppleStoreTemubg02

图片来源:theaustralian.com.au

但在这场低价狂欢背后,澳洲本土零售行业的领导者指出,正是这些电商的进入,让澳洲本土零售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 “寒冬”。

行业生态遭系统性破坏

Adairs 家居连锁掌门人Elle Roseby表示:“我们的原创设计不断被抄袭,他们用‘复刻’包装侵权,举证却难如登天。”自家产品的设计不断被这些平台盗用、压价、快速销售。

Elle Roseby指出,这些海外平台凭借“不可思议的低价”迅速抢占市场,导致澳洲本土时尚品牌接连倒下——Millers、Rivers、Noni B、Katies等知名品牌先后倒闭,数千人失业。

AppleStoreTemubg03

图片来源:theaustralian.com.au

作为澳交所上市公司,Adairs需承担真实的运营成本:雇佣1600名本地员工、缴纳公司税与薪资税、投资原创设计、贯彻反现代奴役原则。

而Temu、Shein等平台的成本结构 “既无法复制,也不愿模仿”,这种不平等竞争让本土企业节节败退。

环境负担濒临崩溃

“我家孩子疯狂下单Temu和Shein,两三个月后这些衣物、家居小物就被扔进填埋场。”

Roseby指出,这些“抛弃性极强”的快时尚产品,缺乏可循环利用机制,需承担环保责任,正持续冲击澳洲的回收系统与垃圾填埋设施。

澳洲本地企业则被严苛的环保法规束缚:从环保包装、碳排放披露,到Scope 1和Scope 2碳排放核算,再到ESG合规要求,每一项都推高了运营成本,而海外电商平台完全无需承担这些义务。

税收监管制度严重滞后

Wesfarmers 首席执行官 Rob Scott 的批评直指核心:“澳洲的税务和监管制度还停留在1985年,根本不适应电商时代。”

他领导的集团旗下拥有Kmart、Bunnings等国民品牌,却在不公平竞争中举步维艰。

海外平台可在低税率地区搭建业务结构,规避本地税收与监管;而本土商家不仅要缴纳高额税费,还要承受实体店运营、营业时间限制等多重负担。

澳洲对低价值进口商品的宽松政策,更让大量海外商品几乎零关税、无监管进入,进一步加剧了竞争失衡。

“这不是正常竞争,而是规则不公导致的市场扭曲,”Scott 强调。

#02:

本土企业呼吁

公平竞争

面对生存危机,澳洲商界发起了“Back Australia”全国性运动,参与方包括Westpac、Coles、Bunnings,以及Andrew Forrest、Dick Smith、Katie Page等知名企业家,呼吁各界共同支持本地生产和就业。

“我们现在需要一个适用于2025年的公平竞争环境,而不是仍停留在1985年的制度。我们不反对竞争,也拒绝过时的保护主义,但需要一致的规则。”

AppleStoreTemubg04

图片来源:theaustralian.com.au

本土企业遵守产品安全、反现代奴役、标签标识等一系列法规,承担着创造就业、稳定税收的社会责任。

然而澳洲目前对低价值产品进口非常宽松,这意味着大量物品进入澳洲时几乎没有关税或监管。

值得关注的是,法国已率先行动,通过立法对廉价快时尚产品征税,将环保成本纳入商品价格。

澳洲业界呼吁政府借鉴这一经验,改革低价值进口商品的税收与监管政策,让所有企业在同一规则下竞争。

最后

总而言之,

澳洲需要的不是贸易壁垒,

而是与时俱进的制度设计。

让公平竞争成为市场的底色,

才是澳洲零售行业的长久之道。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