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季大促的脚步临近,亚马逊的合规 “红线” 再收紧。
9月起正式推行“TIC 机构直接验证制度”,儿童玩具、电动交通设备、膳食补充剂等品类首当其冲,未通过指定机构检测并提交报告的产品,ASIN将直接下架禁售。
更严峻的是,近期多起玩具产品因安全隐患被强制召回,如磁浮堆叠玩具因磁铁松动致误食风险,召回超2.2万件,外观专利侵权投诉也呈爆发式增长,违规代价远超以往。
01
亚马逊强制TIC验证
合规门槛大幅提升
9月起,大多数卖家都陆续收到邮件:亚马逊针对儿童玩具类目强制要求通过“直接验证”完成合规,需在指定期限内(21天内)完成所有受影响ASIN 的合规操作。卖家需要提供亚马逊认可的检测、检验和认证(TIC)资质报告,进行产品测试和验证,或验证已有测试报告,测试和验证结果由TIC服务提供商直接提交给亚马逊,卖家无需自行上传合规文件。
据了解,此次亚马逊新规首批覆盖美国、加拿大、英国及欧盟8国(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波兰、意大利、瑞典),目前美国站、加拿大站的截止日期已明确为9月25日,未按时完成验证的商品ASIN将面临Listing直接移除风险,甚至可能影响账号绩效评分,触发更严重的运营后果。
和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新政施行后,玩具类目的合规验证彻底告别了卖家自审自交的宽松模式。以前可以找熟悉的第三方实验室,现在必须用亚马逊名单内的TIC服务商,非指定机构报告直接无效。
另外,还有几点跟以往不同:
1、检测范围:从 “抽样” 到 “全检”
过去可能只测5-10个关键项目,现在所有合规要求都要核验,漏一项就会被拒。检测标准统一更新为ASTM F963-23。
2、审核流程:从 “亚马逊审” 到 “TSC 审”
卖家不用再等亚马逊人工审核,可先把自有报告提交给TSC机构复核,通过后由机构直接同步结果给平台,看似灵活实则多了一道 “关卡”。
3、有效期:从 “3 年” 缩至 “1 年”
以前一次检测管 3 年,现在每年都要重新做,长期运营成本直接增加 2 倍。
儿童玩具成 “严查重灾区”
目前不同站点的管控范围存在差异,其中美国站覆盖最广,儿童玩具品类在所有站点均被重点监控,具体如下表:
未合规后果
未完成验证的产品,会收到 “7 天内提交报告” 的通知,逾期直接下架;若后续被查出使用非认证机构报告,账号将面临 “销售权限限制”,且违规记录会影响旺季流量倾斜。
卖家成本及压力都加剧
本次新规平台不设 “过渡期”,收到通知后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验证,拖延只会导致listing下架,没有侥幸空间。
与此同时,中小卖家的成本和压力都剧增,审核不再免费,指定机构检测费用普遍更高,即便产品持有同一机构出具的有效报告,仍需支付500-800元/ASIN甚至更高的审核费用,加上每年重测,资金实力弱的卖家可能被淘汰,类目集中度会越来越高。
02
安全隐患 + 专利侵权
双重风险打击玩具品类
除了TIC验证,近期亚马逊玩具类目还面临“安全召回”与“专利侵权”双重打击,多起案例显示,即使是销量爆款,一旦触碰红线也会迅速崩盘。
问题玩具被集中召回
2025年7-9月,美国CPSC发布12起玩具召回通知,其中有以下几类问题最典型,涉及产品均在亚马逊有销售,卖家需对照自查:
小零件脱落
两款儿童篮球玩具因针对3岁以下儿童却包含小零件(小球),违反 “小球禁令”,分别召回660件、260件,买家需销毁产品并提交销毁照片才能获得退款。
易燃材质
某圣诞毛绒玩具因面料易燃性超标(不符合16CFR 1610 标准),召回1200件,亚马逊同步下架所有同款商品,禁止再上架销售。
磁铁松动
Tegu品牌“磁浮堆叠玩具”(Magnetic Floating Stackers)因磁铁易脱落,儿童误食后可能在消化道内相互吸引,导致肠穿孔、败血症,全球召回超2.4万件(美国2.285万件、加拿大1977件、墨西哥190件),卖家需为买家免费更换无磁铁版本。
外观专利投诉激增,爆款玩具 “撞脸” 即下架
玩具品类因“容易撞脸”成为专利侵权重灾区,2025年9月仅美国站就有超50款玩具外观专利下证,多款月销300+的爆款因“高度相似”被投诉。
其中,一卖家销售的“鱼鲨投掷玩具”因与USD1092623S专利高度相似,收到投诉后24小时内Listing下架,账号资金被冻结15天,申诉需提交“非侵权设计证明”,耗时超1个月,将会直接错过旺季备货期。
面对以上双重压力,卖家需在10月旺季前完成全面排查,以免遭到波及。
2025年亚马逊对合规的管控已从“被动处罚”转为“主动预防”,尤其是儿童玩具等涉及安全的类目,小编再次提醒销售相关儿童产品的卖家,需尽快准备好相关合规事宜,提交合规材料,避免后续类目因审查收紧遭到下架而遭受损失。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