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I猿,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当科技巨头亚马逊再次出手,我们的购物方式又将迎来一场怎样的颠覆?它带着全新的“Lens Live”功能,试图将我们眼前的世界,瞬间变成一个巨大的、触手可及的“亚马逊商店”。这究竟是购物的未来,还是一个“甜蜜的陷阱”?
图源:网络|侵删
Lens Live:当摄像头变成你的私人购物助理
我们常常在实体店看到心仪之物,却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打开电商APP。只为确认一点:网购是否更划算?这种“看实物、网比价”的购物习惯,现在被亚马逊盯上了。他们推出的Lens Live,就像给你的手机装上了一双“购物之眼”。它让现实世界中的一切,都能瞬间变成可供你挑选的商品。
无需上传照片,也不用费劲扫描条形码!你只需将手机摄像头对准任何物品——无论是朋友家那款设计感十足的咖啡杯,还是街边橱窗里一件别致的连衣裙,Lens Live都能实时识别。紧接着,屏幕上便会展示出亚马逊的对应商品。这种体验,简直就像科幻电影照进了现实,是不是很酷?
这项功能的背后,是亚马逊强大的AI购物助手Rufus在默默发力。它不仅能为你即时呈现商品,还能提供智能化的购物引导、产品摘要,甚至能猜到你可能感兴趣的问题。而支撑这一切流畅运行的,是Amazon SageMaker和Amazon OpenSearch这两大技术引擎。它们确保了海量数据的快速检索和机器学习模型的精准部署。
亚马逊的“视觉”野心:重塑购物行为
亚马逊为何对“视觉购物”如此执着?数据不会说谎。过去一年,其原有的Lens功能使用量增长超过50%。通过照片进行的视觉搜索更是每年翻一番。这清晰地表明,消费者已经大规模地接受了这种直观、便捷的购物方式。这不就是趋势吗?
Lens Live正是亚马逊对这一趋势的深度挖掘。它不仅提升了视觉搜索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它精准捕捉了消费者在实体店“看中想买”的瞬间。过去,实体店是比价的起点,现在,Lens Live让比价和购买自动化合二为一。亚马逊甚至乐观预测,到2025年,这项功能将为其带来7亿美元的额外收入。到2027年,目标更是高达12亿美元。这不仅仅是一项新功能,更是亚马逊重塑零售市场、抢占消费者“购物第一入口”的战略布局。
三方混战:亚马逊剑指“交易高地”
放眼当下,视觉搜索领域并非亚马逊一家独大。Google Lens在信息搜索方面表现出色,能告诉你眼前花草的名称,或是建筑物的历史。Pinterest Lens则更擅长激发你的搭配灵感,在时尚、家居方面提供建议。然而,亚马逊Lens Live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毫不掩饰的“购买”属性。它直接将“看”与“买”无缝连接,把视觉好奇心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购买行为。
在“灵感、信息、交易”这三条路径中,亚马逊无疑选择了最直接、最能变现的“交易”之路。它模糊了“心动”与“行动”之间的界限,试图让你的每一个视觉冲动,都成为一次潜在的购买机会。
便利与侵入:你准备好被“看穿”了吗?
当然,Lens Live的出现也并非没有争议。一些用户为它的便捷高效拍手称赞,认为它确实解决了“看到即想买”的痛点。但也有不少人感到不安,认为它过于“侵入性”,让人感觉无时无刻不在被“推销”。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当你的摄像头成了购物车,当现实世界成了亚马逊的“开放式展示柜”,我们是否会陷入一种无休止的消费循环?
Lens Live无疑把人工智能商务推向了一个全新高度。它让购买变得如此简单、如此即时,以至于我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引导完成了消费。未来的摄像头,很可能不再仅仅是记录生活的工具,它也将成为一个通用搜索引擎,更是亚马逊在全球无处不在的“购物入口”。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这样一款颠覆性的AI购物工具,你会选择拥抱它,让它成为你购物的好帮手?还是更倾向于保持传统的购物习惯,或是继续在电脑前悠哉地网购?你的选择,或许将决定未来购物的走向。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