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玩具撑起营收,在日本TikTok赚走千万“情绪钱”

Tiktok4小时前发布 Amy
2 0 0

东京地铁早高峰的车厢里,女孩抱着电脑挤在人群中,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包角的猫爪硅胶玩具——那是她上周从TikTok Shop买的“治愈猫爪捏捏盲盒”。

晚上下班后,她会坐在出租屋的小桌前,把猫爪捏扁又揉圆,看它慢慢弹回原状,像把一整天的报表压力都揉进了软胶里。

下一秒,她点开商品卡完成下单,这只成本不足 10 元人民币的玩具,在 TikTok 日本站的售价是 2499 日元(约 116 元)。

正是这样一枚小小的“捏捏乐”,让中国品牌 Mellojoy 在三个月内创下 11.9 万单销量,GMV 突破 1229 万元人民币,将日本“捏圈”变成了自家主场。

2025人正在TikTok Shop下单捏捏乐

2025 年 6 月底 TikTok Shop 正式登陆日本后,这片被认为“线下商业坚不可摧”的市场,就开始被中国卖家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悄悄改写。

日本头部 MCN 机构 Studio15 的报告显示,平台上线前三个月销售额已达 30 亿日元,8 月单月突破 10 亿日元,9 月 28 日更创下单日 1 亿日元的销售纪录,预计一年内市场规模将攀升至 500 亿日元(约 23.35 亿元人民币)。

TikTokShopJapantoytb01

图源:网络

中国捏捏乐,接住日本的“情绪刚需”

没人想到,一款成本不到10元人民币的硅胶捏捏乐,能让中国品牌Mellojoy在日本TikTok炸出千万级生意:

上线2个月,猫爪捏捏盲盒卖爆1万单,GMV超2576万日元(约121万人民币);

万圣节推出的“夜的古堡”恐怖萌系列,7天卖3000单、赚30万,登顶TikTok日区玩具类目榜;

3个月总销量11.9万单,GMV破2.62亿日元(约1229万人民币),直接把日本“捏圈”(捏捏乐爱好者社群)变成自家后花园。

TikTokShopJapantoytb02

图源:网络

从日本玩具协会的数据里或许能窥见答案:2024财年日本玩具市场规模创历史新高,达1.1万亿日元(约531亿人民币),但增长的不是儿童玩具,而是成年人的“解压玩具”

在这个65岁以上人口占29%、职场人平均每周加班40小时的国家,“捏捏乐”成了社畜的“情绪急救包”——软胶的触感、慢回弹的治愈、“捏碎焦虑”的仪式感,刚好击中“Kidult”(成人儿童)群体的核心需求:玩具不是儿童的专利,是成年人的“精神安慰剂”

Mellojoy捏在手里的本土化密码

Mellojoy的爆火,不是“随便卖个玩具”那么简单。

产品设计:把“解压”做成“可触摸的情绪”

日本人买捏捏乐,买的不是“玩具”,是“能解决问题的小物”。Mellojoy的设计师深谙这点:

触感杀:用食品级硅胶做慢回弹材质,捏扁后10秒恢复原状,像揉碎一块云朵,手指传来的柔软感直接传导到情绪;

颜值杀:猫爪、寿司、甜甜圈、万圣节古堡……全是日本人刻在DNA里的“萌系符号”——尤其是“日式料理系列”,炸猪排捏起来Q弹,鲷鱼烧的纹路清晰到能“闻到香味”,网友都留言“差点咬下去”;

玩法杀:搞盲盒模式,4种风格随机抽,隐藏款能在二手平台加价卖,勾起成年人的“收集癖”——就像小时候集干脆面卡片,只是这次,收集的是“解压的快乐”。

营销内容:用“日本味”戳中回忆杀

Mellojoy的TikTok账号@mellojoylive,不像是“卖货号”,倒更像是“日本人的情绪共鸣机”:

蹭综艺热度:模仿《月曜夜未央》的“飞来字幕”、 《全员逃走中》的夸张音效,视频里捏捏乐“从天而降”,配上周董的日语版《说好不哭》,年轻人直呼“太懂我们的梗”;

复刻童年广告:照搬90年代日本玩具广告的“变身特效”——捏一下捏捏乐,屏幕弹出“解压MAX”的卡通字,70后妈妈会转发给女儿:“这是我小时候看的玩具广告!”;

本土化话题:蹭#日本社畜解压法 #万圣节萌物 等热点,让日本博主拍“捏着猫爪吐槽加班”的视频,播放量轻松破10万——不是“教你买玩具”,是“和你一起吐槽生活”。

定价心机:卡在“冲动消费”的黄金区间

日本人买解压玩具,最忌讳“太贵舍不得”或“太便宜没质感”。Mellojoy把价格定在1299-3898日元(约60-182元):

学生党:攒2周零花钱能买,不心疼;

上班族:一顿午餐钱,看到就想“犒劳自己”;

宝妈:买给孩子当玩具,自己也能捏着解压,一举两得。

Mellojoy的成功,也赶上了TikTok Shop日本的“黄金窗口期”:

6月上线至今,3个月销售额破30亿日元(约1.4亿人民币),8月单月破10亿,9月28日单日销售额达1亿日元——增速堪比抖音电商崛起;

前50名卖家中,跨境卖家占比过半,说明中国卖家有能力突围,但不是靠“搬运”或“低价”:Mellojoy的成交主要来自商品卡搜索、自营账号和直播,达人带货占比极低——它靠的是“内容力驱动自然流”,不是“砸钱找达人”。

但日本市场的“门槛”仍在那里:

消费者克制:他们不会被低价诱惑,更在意产品可靠性、服务细致度——哪怕一支牙刷,也要查口碑、看评价;

物流与支付:主流是便利店支付、货到付款,订单取消率高,需完善本地履约;

达人生态:本土优质达人稀缺,非本土达人转化差,需平衡短期合作与长期培育。

Mellojoy的爆火,也藏着日本玩具市场的“新蓝海”——适老玩具

义乌的健腕球工厂,专门卖给日本老人,现在排单到明年;浙江丽水的米米智康,做老年木玩(投壶、七巧板)卖到日本,销售额同比涨50%。不是“玩具”变了,是“需求”变了:

日本80%老人会买健脑玩具,预防老年痴呆;他们要的不是“玩”,是“不麻烦子女的健康”——健腕球带计数,投壶会发光,华容道用大字体,既能娱乐,又解决“怕无聊、怕忘事”的痛点。

想做日本TikTok的卖家,不妨从“情绪产品”切入——比如解压玩具、适老功能玩具,或融入本土文化的小物。

不是“卖东西”,是“卖解决问题的快乐”。

本土化不是翻译,是“懂文化”:别把国内的营销直接搬过去,学Mellojoy蹭日本综艺、复刻童年广告,让用户觉得“你是自己人”;

慢一点,才会稳一点:日本市场是“长期主义”,不要期望一夜爆单,要通过优质产品和服务积累口碑——一旦进入“信赖名单”,复购率和客单价会比其他市场高得多。

跨境电商的下半场,比拼的早已不是价格与流量,而是对文化的理解、对需求的洞察、对品质的坚守。中国卖家能把 10 元玩具做成“情绪解药”,把传统木玩变成“康复伙伴”,便已是不辜负用心的耕耘者。

毕竟,商业的本质从来都是人与人的连接,无论隔着怎样的语言与文化,真诚与用心总能相通。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