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跨境电商行业迎来一枚“核弹级”消息:亚马逊已正式发出通知,将按季度向中国国家税务总局报送所有中国卖家的详细运营数据。 这绝非一次简单的平台政策更新,而是标志着持续数年的全球税务透明化浪潮,终于彻底席卷了中国跨境电商圈。一个由平台数据“背书”的全面合规时代,已然拉开序幕。
图源网络:侵删
事件回溯:
一张覆盖全球的监管之网
此次事件的范围之广、细节之具体,远超以往,构筑了一张几乎无死角的监管网络。
核心政策经过:
2025年6月20日,中国国务院发布《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国务院令第810号),6月26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2025年第15号公告,标志着中国跨境电商税务监管进入全新时代。
2025年9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工信部、国家网信办联合发布2025年第22号公告,给所有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出“最后通牒”。按照国税15号文(三)《规定》施⾏后的⾸次报送:
1、《规定》施⾏前已经从事互联⽹经营业务的互联⽹平台企业,应当于2025年7⽉1⽇⾄30⽇期间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互联⽹平台企业的基本信息。
2、互联⽹平台企业应当于2025年10⽉1⽇⾄31⽇期间,⾸次报送平台内的经营者和从业⼈员的身份信息、收⼊信息。
图源网络:侵删
新政策构建了”平台穿透、收入穿透、身份穿透”的三重监管机制:
1平台穿透:
亚马逊等22个全球站点(新增美国站、澳大利亚站)以及Wayfair、Lazada、Mercado Libre、速卖通、沃尔玛等平台均完成税务备案,形成全覆盖监管网络。
2收入穿透:
平台按季度报送卖家销售额、退款额、佣金服务费、订单量等核心财务数据,实现收入完全透明化。
3身份穿透:
通过CRS全球信息交换机制,结合平台报送数据(企业名称、税号、店铺 ID 等),税务机关能够准确识别卖家真实控制人和资金流向。
图源网络:侵删
22号公告明确罚则:
⭕ 一年内累计2次漏报,直接视为“情节严重”;
⭕ 协助卖家分拆收入、伪造数据,平台法人或遭停业整顿;
⭕ 停业期间,发票系统一键锁死,买家端即刻弹窗“风险预警”。
由此可见,监管针对的不是某一个平台,而是“中国跨境电商”这一整体业态。
风暴缘起:
全球合规化与国内精准监管的双重奏
这一变革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重因素长期酝酿的必然结果。
国际层面:CRS与BEPS框架下的全球合围
从美国FATCA法案到欧盟BOI指令,从CRS全球金融账户信息交换到BEPS反税基侵蚀计划,各国税务机构正通过数据共享织就一张覆盖全球的监管网络。在这场变革中,中国作为重要参与国,向境内税务机关回传中国居民海外金融账户(如今包括电商平台账户)信息,是国际条约下的义务与权利。
国内层面:从“放水养鱼”到“精耕细作”
行业成熟化: 跨境电商已从“野蛮生长”的蓝海,发展为支撑外贸增长的支柱产业。国家层面必然要求其走向规范化、可持续化的发展道路。
法规完善化: 近年来,《电子商务法》、国家税务总局对跨境电商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等政策的出台,已为监管铺平了道路。此次平台数据报送,是让这些法规真正“长出牙齿”的关键执行环节。
税收公平化: 过去,部分卖家利用信息不透明进行不合规操作,对守法纳税的卖家构成了不公平竞争。数据透明化有助于重塑公平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
图源网络:侵删
冲击波:
卖家面临的五大核心挑战
这场风暴对卖家的影响是直接且深刻的,堪称一次行业“洗牌”的导火索。
1.合规成本陡增,利润空间压缩
过去可能未足额申报的销售收入 ,现在“大白于天下”,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特别是欧洲VAT)等税负成本将显性化,直接冲击利润表,卖家必须重新评估产品的定价模型和盈利能力以及建立完善的财务核算体系和税务申报流程。
图源网络:侵删
2.多平台运营风险叠加
Wayfair、沃尔玛等新增平台同步纳入监管,多店铺卖家需确保各平台注册信息与税务申报一致,过往 “用不同主体分散收入” 的操作将暴露风险。
3.资金流转路径被迫“阳光化”
通过第三方支付工具(如Payoneer、PingPong)直接提现至个人账户,或通过地下钱庄等非正规渠道回款的方式,风险已变得极高。资金流与信息流在监管层面实现交叉验证,迫使卖家必须通过对公账户进行正规的外汇结算。
图源网络:侵删
4.供应链与物流全面重构
“双清包税” 模式失效:买单出口可能被视同内销征税,且面临补税风险,迫使卖家转向一般贸易(0110)、市场采购(1039)等合规报关方式。
货代门槛提升:需筛选熟悉 9710(B2B 出口)、9810(海外仓出口)等模式的服务商,避免因报关失误触发稽查。
5.行业竞争格局重塑,优胜劣汰加速
依靠税务不合规获取价格优势的中小卖家将面临巨大生存压力。而一直坚持合规化、规模化运营的品牌卖家和大卖,其竞争优势将更加凸显。行业将从“拼胆量”转向“拼产品、拼品牌、拼合规”的综合实力竞争。
破局指南:
分阶段合规行动路线图
面对不可逆转的趋势,抱怨无济于事,主动 adaptation(适应)才是唯一出路。
紧急行动(10 月首报前)
税务身份校准:登录亚马逊后台 “账户信息 – 税务设置”,逐项比对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银行账户等信息与官方证件的一致性。重点核查曾变更过的信息,确保无错漏偏差,这是避免税务核查的基础。
数据自查(7-9月经营数据):
收入凭证:平台销售明细、银行流水对账单(确保两者一致);
费用凭证:佣金及服务费发票、广告投放票据等;
成本凭证:采购发票、物流运输单据、海外仓租赁协议等(出口海外仓卖家需额外留存销售佐证资料)。
终止不合规操作:停用私账收款,第三方支付流水需完整留存;摒弃买单出口,选择 9810(离境即退税)等政策友好型模式。
图源网络:侵删
中长期规划(3-6 个月)
财务系统升级:搭建覆盖订单、支付、物流的一体化中台,确保数据可追溯,适配金税四期区块链存证要求。
供应链优化:筛选能开具合规发票的供应商,建立资质审核清单(含税务登记、开票能力等指标)。
税务架构规划:利用海南自贸港免税政策、香港公司架构(无增值税)或核定征收个体户(税负 1%-3%)降低成本。
定期自查:每季度末开展数据自查,提前匹配平台数据与申报数据。
跨境电商的下半场,合规是唯一的入场券。 唯有主动拥抱变化,将合规内化为企业核心免疫系统的卖家,才能在这场大浪淘沙中,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