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艾林华尚、运动服饰观察,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时尚零售市场的震荡从未如此激烈,一场关于快时尚与奢侈品牌之间的拉锯战正悄然升级。
中国跨境电商品牌Shein近日与法国地产商Société des Grands Magasins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后者旗下的BHV Marais百货及五间特许经营的老佛爷百货开设实体门店。这一布局本应是Shein拓展欧洲线下渠道的重要一步,却意外引发了法国零售界的强烈反弹。
SGM总裁Frédéric Merlin信心满满地表示,与Shein的合作将“开启新的篇章”,吸引年轻客群并为城市中心注入新活力。Shein总裁Donald Tan唐伟则称法国是实体零售试验的理想地点,承诺“振兴整个法国百货业”。
然而,美好的合作愿景遭遇了残酷的现实碰撞。
老佛爷百货直指此举违反特许经营协议,公开表示对Shein的定位和做法“深表反对”,称其与老佛爷的产品和价值观相矛盾。巴黎市长Anne Hidalgo也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BHV引进Shein的“非常担忧”。
更为严厉的批评来自法国女装成衣时尚零售联合会主席Yann Rivoallan,他抨击Shein在“摧毁数十个法国品牌”后,意图让“一次性产品更大规模地涌入法国市场”。
这场争议背后,是法国时尚零售业的惨淡现状。
今年早些时候,Jennyfer和NafNaf等几家法国快时尚零售商已进入破产程序。过去几年,大量欧美品牌在破产声明中都提到Shein等廉价跨境电商的冲击。
与欧美服装业的抗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Shein和Temu确实在横扫欧美市场。
这反映了欧美传统服装业长期存在的弊病:严重依赖中国供应链、市场反应缓慢、产品溢价过高。事实上,即使在Shein和Temu崛起之前,众多欧美品牌就已经遭受来自Zara、H&M、Primark以及亚马逊、Zalando、Asos等电商的多重冲击。
在通胀高企的背景下,消费者自然用手中有限的支出做出了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这场争议迅速在中国社交媒体引发反响,不少中国网友发起提问:中国消费者是否应该抵制Louis Vuitton和Dior等奢侈品?特别是过去两年,多个奢侈品牌被指控在意大利使用血汗工厂制造产品,这些指责与法国行业对Shein供应链和环保问题的批评如出一辙。
一边是横扫全球的中国快时尚,一边是根基深厚的法国奢侈品,这场看似商业的博弈,实则映射出全球时尚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
时尚产业的权力平衡正在重新洗牌,而消费者,无论意愿如何,都已身处这场变革的中心。
时尚产业的全球化博弈日趋激烈,商业价值观碰撞与地缘政治因素交织,正在重塑消费市场的未来走向。
商业利益驱动的市场保卫战
表面上的价值观冲突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商业利益争夺。Shein的极致性价比对法国本土中低端服装品牌构成了直接威胁。
过去几年,多家法国快时尚零售商已进入破产程序。大量欧美品牌在破产声明中都提到Shein等廉价跨境电商的冲击。
老佛爷集团对Shein的抵制,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品牌保护策略。对于高端零售商而言,品牌“格调”是其生命线。允许一个与“廉价”标签紧密捆绑的品牌进入自己的殿堂,风险极高。
这种抵制反映了传统商业巨头对游戏规则制定权的捍卫。欧美市场长期以来由本土巨头和早先入驻的国际化品牌主导,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竞争规则和利润分配体系。
尽管遭遇抵制,Shein的实体店扩张战略体现了其从纯线上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型的决心。Shein深知实体店对于提升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信任和触达新客群的重要性。
Shein没有选择单打独斗地开设独立门店,而是采取了与法国本土零售地产集团合作的“店中店”模式。此举意在“借船出海”,通过入驻BHV Marais和老佛爷百货等法国人熟悉且具有声誉的百货公司,快速融入当地零售生态。
中国品牌出海过程中遭遇文化冲突并非新鲜事。Shein的案例凸显了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在全球化扩张中面临的共同挑战:如何在适应本地市场的同时,应对固有的商业文化壁垒。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