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ee新品入池:从0到1撬动平台流量,新手也能快速出单

运营干货3周前发布 Muei
14 0 0

不少 Shopee 新手卖家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明明每天按时上架新品,却连个咨询的客户都没有。老运营给的建议就是每天按时上20—50个新品,先触发平台奖励机制。那还有别的方法获取平台流量吗?

Shopeexinpinbgpingt01

其实,这背后藏着一个决定产品命运的关键:商品入池。没搞懂入池逻辑,再努力上架也难有流量;摸透了入池方法,哪怕是零销量新品,也能逐步拿到平台推荐。船长今天就从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三个维度,帮新手把入池这件事彻底讲透。

一、先搞懂:商品入池到底是什么?

简单说,商品入池就是让你的产品进入 Shopee 算法的 “优先推荐池”—— 平台会像 “选品官” 一样,每天筛选所有商品,把表现好、有潜力的产品放进这个池子里。当客户搜索相关关键词(比如 “儿童运动鞋”),平台会优先推送池内产品;甚至客户没主动搜索时,这些产品还可能出现在首页 “猜你喜欢” 栏目里。

这就像线下超市的 “黄金货架” 逻辑:最受欢迎的牛奶、零食永远摆在入口处,方便客户一眼看到;而长期没人买的商品,只会被挪到角落,最后慢慢下架。Shopee 的算法也是如此 —— 它会实时监测每个商品的点击率、转化率、销量等数据,表现好的留在池内多推流量,表现差的则会被逐步移出,最终变成没人关注的 “僵尸链接”。

二、为什么说 “没入池 = 没流量”?

对新手卖家来说,入池的核心价值在于免费自然流量—— 这是不需要投广告就能拿到的曝光,也是预算有限时的 “救命稻草”。具体来说,入池后的优势主要有三点:

搜索排名靠前:客户搜 “无线蓝牙耳机”,入池产品能排进前 20 页,没入池的可能要翻到 50 页后,客户根本没耐心找到;

推荐流量加持:哪怕客户没搜关键词,入池产品也可能被算法推荐到 “猜你喜欢”“为你推荐” 栏目,相当于多了一个 “被动曝光渠道”;

形成流量闭环:曝光多了,下单的客户自然变多;订单量增加会让产品数据更好,算法又会给更多曝光 —— 这就是新手最需要的 “良性循环”。

反过来,没入池的产品就像 “被算法放弃”:搜索页排不上、推荐栏看不到,哪怕产品质量再好,也没人有机会发现。时间久了,链接只会慢慢沉寂,最后只能下架重新上架,白白浪费时间。

三、新品入池三步走:从0到1,算法主动 “认” 你的产品

刚上架的新品没销量、没评价,怎么让算法觉得 “这个产品值得推”?其实不用急着刷单,做好这三步,就能逐步提高入池概率。

第一步:基础优化 —— 把 “门面” 做扎实,先抓点击率

算法判断产品潜力的第一步,是看 “客户愿不愿意点进来”。标题、主图、详情页这三个 “门面”,直接决定了点击率和后续转化,千万别偷懒。

标题:按 “核心词 + 场景词 + 本地化词” 组合,别瞎编

标题不是 “自说自话”,要贴合客户的搜索习惯。比如卖 “儿童 T 恤”,别写 “小孩穿的衣服”(客户不这么搜),正确的组合应该是 “儿童纯棉 T 恤 透气吸汗 马来西亚现货”

——“儿童纯棉 T 恤” 是核心词(客户常搜),“透气吸汗” 是场景词(解决夏天出汗问题),“马来西亚现货” 是本地化词(让本地客户觉得发货快,降低决策成本)。

注意:不同站点对标题字符数要求不同(比如台湾站建议 50-80 字符,印尼站建议 60-100 字符),提前查好规则再写。

主图:按站点偏好设计,点击率要超同行 20%

主图的核心是 “一眼让客户看到好处”,而且不同站点的客户偏好差异很大:

印尼站:客户喜欢看带模特的图,比如卖家居收纳盒,主图可以拍模特用收纳盒整理房间的场景;

新马站:加 “闪购”“限时折扣” 标签更吸睛,比如卖水杯,主图拍 “杯子装冰水 + 冰块”,再贴个 “限时 8 折” 小标,点击率比普通图高 30% 以上;

3C 类目(比如耳机、充电器):别放模特,重点拍产品细节(比如耳机的续航显示灯)。

详情页:按 “客户决策逻辑” 排版,别乱堆图

从 “猜你喜欢” 进来的客户,本来没明确想买,详情页要是乱糟糟的,客户看 10 秒就会走。正确的排版逻辑应该是:

先放产品整体图(让客户知道是什么);

再放细节图(解决顾虑,比如卖儿童书包,拍 “拉链顺滑度”“背负海绵厚度”);

然后放使用场景图(激发需求,比如拍孩子背着书包上学、放课本的场景);

最后放售后保障(降低决策门槛,比如 “尺码不合适可换,运费我们承担”“7 天无理由退换”)。

第二步:动销策略 —— 让产品 “活” 起来,证明有潜力

新品刚上架时,算法不知道它好不好卖,这时候要通过 “主动动销”,让算法看到 “这个产品有人买”,才会考虑把它放进推荐池。

先凑够 5 单 “基础销量”,别刷单

算法会把 “有 5 单以上销量” 的链接认定为 “有效链接”,才会开始认真评估。不用急着一下子卖完,用 “低成本优惠” 引导第一批客户下单更靠谱:

给老客发 “新品专属券”(比如满 30 减 10),让老客帮忙尝鲜;

做 “买一送一”(比如买儿童 T 恤送小发夹),吸引新客户尝试;

在店铺首页挂 “新品体验价”,比原价低 10%-20%,但要注明 “限前 10 单”,制造稀缺感。

每天保持 3 单左右,别让销量 “断档”

算法讨厌 “波动大的销量”:今天卖 5 单、明天 0 单、后天卖 3 单,会让算法觉得 “这个产品不稳定,不敢推”。哪怕每天只卖 2-3 单,只要能持续,算法就会觉得 “这个产品有人持续买,有潜力”。可以每天定个小目标,比如通过 “朋友圈分享优惠”“店铺粉丝群推送”,确保每天有订单。

攒 3-5 条带图好评,比你说 10 句都管用

新客户点进链接,最先看的就是评价。带图好评的说服力,比纯文字好评强 10 倍 —— 比如卖儿童鞋子,引导客户晒 “孩子穿鞋子跑步的照片”,再配一句 “鞋底软,孩子跑着不硌脚”,后续客户看到就会更信任。可以用 “晒图返现”(比如晒图后返 2 元无门槛券)引导,成本低但效果好。

第三步:广告驱动 —— 给新品 “加速”,缩短入池时间

光靠自然流量,入池可能要等 1-2 周;投点轻量级广告,能让入池速度加快 50%。新手不用搞复杂的广告,先开 “全站推广(自动竞价)” 就够了。

预算设置:按 “目标单量 ×3” 来定

比如每天想卖 5 单,假设每单广告成本约 3 元,那么每天预算就设 15 元 —— 别一开始就设 50 元、100 元,避免浪费。新品期前 7 天先测试,要是发现 “广告带来的订单成本超过利润的 30%”(比如单利润 10 元,广告成本超过 3 元),就及时调低竞价,或者关掉低效的关键词。

注意:广告是 “加速器”,不是 “救命药”

要是基础优化没做好(比如主图点击率低于同行),投再多广告也没用 —— 客户点进来也不会下单,反而会让算法觉得 “这个产品转化差,不值得推”。所以一定要先做好第一步、第二步,再开广告。

四、入池不是终点:持续优化,才能留在 “推荐池”

很多卖家以为 “入池就万事大吉”,结果没过一周就被移出池 —— 因为算法会持续监测产品数据,一旦表现下滑,就会把流量分给更优质的产品。入池后要做好三件事:

每天看数据,有问题及时改:重点看 “点击率”“转化率”“差评率”—— 要是点击率低于同行 10%,就优化主图;转化率低于 3%,就调整详情页的售后保障;差评率超过 2%,及时联系客户解决问题(比如发优惠券补偿,引导修改差评)。

跟着平台活动走,抢更多曝光:Shopee 每月都有 “闪购”“主题大促”(比如 9.9、11.11),入池后的产品更容易报上活动。报上活动后,曝光会翻好几倍,还能进一步提升产品在算法里的 “权重”。

维护老客复购,提高 “客户粘性”:老客复购率高的产品,会被算法认定为 “优质产品”,更愿意持续推荐。可以给老客发 “复购专属券”,或者定期推送 “新品预告”,让老客常来店铺看看。

其实,Shopee 商品入池没有那么玄乎 —— 对新手来说,只要先做好基础优化、再通过动销证明潜力、最后用广告加速,哪怕是零销量新品,也能在 1-2 周内入池。但记住:入池只是起点,后续的持续优化才是长期出单的关键。如果在操作中遇到具体问题(比如某个站点的关键词怎么选、广告成本太高怎么调),也可以多和同行交流,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运营节奏。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