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看懂一条产业链:跨境电商产业

行业资讯1个月前发布 Lisa
29 0 0

01什么是跨境电商产业?

跨境电商全称“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电子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电商物流及异地仓储送达商品,从而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

要看懂“跨境电商”,我们首先要简单了解什么是“电子商务”:

广义的电子商务,源自单词“Electronic Business”,指通过电子手段进行的商业事务活动,它既包含了企业间业务流程的电子化,也包含了企业内部的电子化生产管理系统。

狭义的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是指,通过使用互联网等电子工具(包括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传真、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商务贸易活动。

当前,则主要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所进行的各种贸易活动,参与角色众多,包括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广告商、消费者、中介商等等。

进一步聚焦,把范围集中到“产业”上来,“跨境电商产业”是指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集合,主要为商品或服务供应商、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电子支付企业、跨境物流企业以及通关报检代理商、售后服务企业和咨询等支持服务类企业等。

ElectronicBusinesskuajingdianshangdf01

△传统外贸与跨境电商的对比

02产业分类标准

根据国家统计局现行分类标准及行业实践,跨境电商产业尚未被单独列为独立产业门类。

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中,跨境电商核心业务模式(B2B/B2C)分别归入“批发和零售业”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例如:B2B模式(如阿里巴巴国际站)计入“批发业”(代码51),侧重供应链整合与大宗交易;

B2C模式(如亚马逊、速卖通)计入“零售业”(代码52)或“互联网零售”(代码5292),强调终端消费服务。

在我国海关统计体系中,通过特定监管方式代码区分跨境电商贸易形式:

代码1210为保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用于保税仓备货模式,如天猫国际;

代码9610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主要是针对直邮模式,如个人海外购。

但是,此类代码仅用于贸易数据统计,不涉及产业分类。

在联合国ISIC分类(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中,跨境电商活动分散于“零售业”(G47)或“信息服务业”(J63),未设立独立类别。

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对跨境电商产业链进行了拆分,平台运营属“信息服务业”,物流归入“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G59-60),支付结算属“金融业”(J69),产业链各环节分散于不同行业。

但是在地方统计实践中,有部分城市已经在统计年鉴中增设了“跨境电商”专项,如杭州、深圳,不过在国家层面尚未统一。

所以说,当前统计口径并没有对跨境电商进行明确的产业界定,认为“跨境电商产业”是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跨国贸易活动的复合型产业,其统计归类方式是以业务模式为核心,分别纳入了现有行业分类体系,暂未设立独立产业门类。

03产业链一览

ElectronicBusinesskuajingdianshangdf02

△上述产业链图基于个人研究绘制

上游产业环节主要包括实体产品、虚拟产品的供应、选品(销售商)等。商品的供应链是跨境电商的基础,依托中国的制造业优势、服务业升级,涵盖服装、3C电子、家居、数字内容等优势品类。

选品与市场分析涉及品牌商和经销商,主要是通过精品品牌模式(如Anker、DJI)和泛品铺货模式(如早期亚马逊卖家),结合海外市场需求进行差异化选品。

中游产业是核心环节,包括平台运营、营销推广、物流仓储与配送、支付与金融服务等等。

平台方面,有综合平台(如天猫国际、京东国际等)、垂直平台(如小红书等),此外还有新兴模式(如独立站、直播电商等)。

配套服务方面包括电子支付、跨境物流、营销推广等等。其中营销推广涵盖SEO、社交媒体广告、KOL合作等;

物流与仓储服务包括邮政小包、商业快递、海外仓(如亚马逊FBA)和新兴物流模式(如中欧班列)等;

支付与金融则涉及跨境支付(如PayPal)、供应链金融、外汇管理等。

下游产业环节主要包括客户售后服务、线下零售商和经销商等。

客户售后服务涉及退换货、多语言支持、法律纠纷与数据隐私合规等方面的服务。

另外,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数据分析与技术支持(包括用户行为分析、ERP系统、AI算法等)这些延伸服务产业,也应该属于跨境电商的下游产业。

因为这些业务,都是依托于跨境电商业务才产生的。

04产业链全景

ElectronicBusinesskuajingdianshangdf03

△图表由艾瑞咨询制作

跨境电商的上游为整个产业链提供商品来源,其实代表企业众多,图中只是简单举例了一下。

跨境电商的中游以跨境电商平台为核心,分为TO B(如阿里巴巴国际站、敦煌网)和TO C(如天猫国际、京东国际)两类,

导购返利平台算是跨境电商产业链的下游环节,如rebatesme、TopCashback等等,它们能够为消费者提供购物指导和优惠。

跨境电商产业链的支持服务代表企业有:

物流如申通快递、顺丰速运,负责商品的国际运输和配送;

供应链服务如行云全球汇,提供供应链整合服务;

支付服务如银联、VISA等,保障跨境交易的资金安全;

保税仓储服务如盖世集团、怡亚通等,不光能提供商品存储,还能提供清关等服务。

05跨境电商的类别

按交易对象属性划分,跨境电商平台可分为B2B、B2C和C2C三类。

其中,B2B为外贸主流,约占七成。

煌网、阿里巴巴国际站等为B2B平台的代表,天猫国际、京东等为B2C平台的代表,速卖通、eBay等为C2C平台平台的代表。

按经营主体可分为平台型、自营型与混合型(平台+自营),其中平台型电商的收入来源主要为抽取佣金和广告费的形式,自营型电商则依靠产品的买卖价差获利。

平台型交易模式下,品牌、平台相互分离,平台主要完成交易撮合职能;

卖家借助电商平台与消费者建立联系,负责采购或生产并借助平台完成销售,物流由商家或平台自选物流完成。

自营模式下,品牌商拥有独立的平台,对商流的掌控力更强,能够及时响应市场,这种模式尤其适用于高周转的非标品类,例如快时尚。

另外,还有物流分销型,即物流商行使采购、分销、仓配职能,嫁接多个类型相同的前后端商流。

这种模式尤其适用于高SKU(最小存货单位)的标品,例如日用百货等白牌,能够形成规模效应和价格优势。

06产业现状与展望

当前,全球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4.8万亿美元。

其中,中国是全球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

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2万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超1000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已达到165个,形成了东部集聚、中西部崛起的格局。

我国跨境电商产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自2014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11年把“跨境电商”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同时,我国跨境电商产业未来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如欧盟税务合规趋严、美国关税波动等,但随着AI、区块链等技术应用深化,技术创新也将推动产业生态重塑。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