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入局消费级3D打印:中小跨境品牌如何争夺出海造物权?

行业资讯3小时前发布 Jasper
3 0 0

近日,大疆以规模数亿元,投资3D打印企业——智能派。

2025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市场规模,达54亿美元,预计2025-2029年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24%左右。

其中,中国跨境品牌凭借技术突破、供应链优势和创新营销策略,已占据全球90%以上的入门级市场份额。

通过”独立站+内容营销+本地化运营”的出海布局,中国品牌成功突破欧美地区壁垒,同时在新兴市场如中东、东南亚、拉美等实现高速增长。

未来,“AI+生态服务”将成为行业核心驱动力,中国跨境品牌有望在2027年,将消费级3D打印市场规模拓展至260亿美元,其中耗材与内容服务收入占比,将从当前的34%提升至58%,形成”硬件铺量、生态创收”的可持续商业模式

本文由知行奇点团队撰写,为跨境品牌拆解全球消费级3D打印产业的市场逻辑,以及其背后的跨境商机。

01

头部企业垄断3D打印,中小跨境品牌如何入局?

消费级3D打印机,通常涵盖入门级和部分桌面级产品,专为个人用户、业余爱好者和小型企业设计,具有操作简便、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

在应用场景方面,消费级3D打印机主要用于原型制作、DIY项目、个性化礼品、教育目的,以及定制设计物品的小规模生产。

printer3DAIBG01

当前,全球消费级3D打印,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增长,业界广泛预测将成为下一个跨境千亿市场。

其市场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是产品力突破,带来消费级市场横向破圈,AI技术赋能产品开箱即用,使用门槛逐步降低;其次是产业规模化带来的产品价格下调,入门级打印设备最新价格已低至800元,大大降低了消费门槛;最后是品牌积极打造社区生态,推动消费级市场渗透。

printer3DAIBG02

从区域分布来看,北美和欧洲市场合计占中国品牌销量的70%-80%;新兴市场如亚太、中东、拉美,需求稳定增长。

北美市场中,传统工业级3D打印巨头如Stratasys、3D Systems等,正在积极布局消费级市场;同时以MakerBot、Formlabs为代表的专业消费级品牌,在教育和专业用户群体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中国跨境品牌通过技术创新和高性价比策略,仍然在北美市场获得了快速增长。

另一边,欧洲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出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并存的特点。

在消费级市场,欧洲本土品牌面临来自中国跨境品牌的激烈竞争,比如西班牙的BCN3D在2025年5月申请破产保护,波兰的Zortrax陷入重组困境,荷兰的Ultimaker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反映出欧洲企业在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速度方面的劣势。

printer3DAIBG03

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预计到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79.07亿美元,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7.6%。

在竞争格局方面,中国市场形成了以”深圳四大天王”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创想三维、拓竹科技、纵维立方、智能派四家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超过90%,这些品牌在出海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组合。

创想三维通过与全球超过2300名KOL合作,扩大品牌影响力,并针对北美、欧洲、日韩及东南亚等主要海外市场,建立本地化营销团队。

拓竹科技则以独立站为核心,在独立站内搭建”MakerWorld”社区,通过SEO优化和内容营销吸引自然流量。其官网直接访问占比高达54.76%,自然搜索贡献了34%,而付费广告仅占4.3%,形成了极高的转化率和用户粘性。

纵维立方采取了多平台布局策略,涵盖亚马逊、独立站、AliExpress、eBay、Lazada等平台。在2019年搭建并上线独立站后,纵维立方开始走跨境DTC品牌独立站模式,目前亚马逊和独立站的营收在总营收中占比高达55%。

智能派科技则通过自营DTC平台,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这种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渠道策略,使其能够更精准地把握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

printer3DAIBG04

当我们关注3D打印机器设备赛道,就不难发现,当前竞争格局已初步定型,四家头部企业优势明显,垄断型红海初现,中小品牌除细分赛道已再难突围。

但是,近年来随着消费级3D打印市场的快速崛起,不仅是机器设备,3D打印其他相关产业同样在飞速发展,并且尚属一片蓝海,中小跨境品牌有机会快速切入发展。

比如,凭借TikTok精准营销,中国跨境品牌SUNLU(三绿) 的3D打印PLA线材,在TikTok美区近30天销售额达29.1万美元(约206.86万元人民币),自2025年6月上架累计销量5.2万单、GMV突破96万美元(约683万元人民币)。

其产品以多色、高精度、防缠结等优势获消费者青睐,通过垂类达人合作与“批量打印挑战赛”提升营销传播。

SUNLU选择与科技DIY、电子家居、IT设备等垂类达人合作,通过真实使用体验展示产品,并且积极解答消费者关于材料耐热性、强度、兼容性等专业问题,构建品牌信任。

其TikTok官方账号(sunlu_official)定位“3D打印材料专家”,强化品牌专业形象。

同时,品牌发起“#批量打印挑战赛”,鼓励用户分享使用SUNLU耗材完成的作品,强化用户参与感与营销传播。

printer3DAIBG05

2025年消费级3D打印市场中,耗材与内容服务收入占比已达34%,预计2027年将提升至58%。

资深用户的消费支出,比起机器设备,更集中在耗材和配件上,超过设备部分花销的3倍。

比如纵维立方Photon系列,用户年均耗材复购率40%,教育机构年均耗材消耗超10kg;拓竹通过MakerWorld社区实现用户复购率68%,客单价提升42%。

这种“耗材配件+内容社区”生态驱动的商业模式,将成为未来中国跨境品牌出海的核心竞争力

02

中小跨境品牌启示:所有品类都可以用“智能化”做下一轮增长

我们知行奇点团队,聚焦用AI实现跨境增长,我们认为:

对于在未来几年准备入局3D打印市场的中小跨境品牌,首要任务是根据不同市场的文化特征和消费者偏好,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充分利用KOL营销和内容社区传播。

在北美市场,强调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和创新功能;在欧洲市场,突出产品的环保特性和社会责任;在亚洲市场,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

printer3DAIBG06

头部品牌拓竹科技,在YouTube与3D打印领域头部KOL合作(如Teaching Tech、CNC Kitchen),制作20分钟以上长视频,展示从设计到成品的完整工作流,契合极客用户深度学习需求;在TikTok上则主打”开箱即用”、”多色打印”等视觉冲击点,单个视频最高播放量破千万,带动品牌在Z世代中的认知度;在Reddit技术讨论区,官方账号以工程师身份参与技术讨论,解决用户打印故障,塑造”专业且真诚”的品牌人格。

我们团队建议中小跨境品牌,应该学习这种多平台、多内容形式的本地化营销策略,有效提升品牌在不同区域的影响力。

printer3DAIBG07

与此同时,我们团队认为未来3D打印市场的竞争,将从单纯的硬件竞争,转向生态系统竞争,拥有丰富的内容生态、专业的服务能力的品牌将获得竞争优势。

目前以拓竹科技的MakerWorld为代表的3D模型社区,正在快速发展,已拥有超过10万款免费3D模型。这些平台不仅提供模型下载,还通过社区互动、设计竞赛等方式激发用户创作热情,形成了”创作 – 分享 – 消费”的良性循环。

我们建议中国跨境品牌,从单一产品销售,向”硬件+耗材+内容”的生态布局转变,提高用户粘性和复购率。

printer3DAIBG08

此外,我们团队认为,消费级3D打印的走红,不止是因为硬件技术的发展,更是因为跨境品牌的竞争力,正从产品本身,转向用户能通过产品实现的创造性价值。

因此未来出海的跨境品牌,必须提供“产品功能+内容创造+使用场景”的组合价值。

3D打印行业,最赚钱的部分不是硬件设备,而是来自耗材、配件、模型版权、社区服务,这意味着跨境品牌必须思考如何构建“生态化收入”。

printer3DAIBG09

事实上,消费级3D打印的大规模普及,其中重要的底层逻辑是:过去繁琐的操作流程都实现了智能化(自动调平、自动清洁、自动监控等)。

这给跨境品牌的启示是,所有品类都可以用“智能化”做下一轮增长。

AI智能化,正在升级为跨境电商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创造出三大关键优势:

效率革命:成本降低50-90%,响应速度提升10倍+

体验重构:转化率提升20-40%,客户满意度提升50%+

产品创新:新品开发周期缩短70-90%

printer3DAIBG10

而通用型AI的问题在于:同一个问题,问五次会得到五个不同答案,根本原因是它们是”内容生成器”,不真正理解每个公司独特的业务逻辑、客户情况和决策标准。一个输出不稳定的系统,无法规模化用于企业核心业务。

真正能帮企业解决问题的AI,必须深度理解每个公司的业务,比如对于3D打印跨境品牌来说,这意味着:

将工程师的专业知识转化为AI可执行的规则

将区域市场特性编码为本地化参数

将品牌调性融入内容生成模型

建立产品-市场匹配度的评估框架

2025年,对跨境电商品牌而言,问题已不是”要不要用AI”,而是”如何将AI与内部数据、业务模式与组织方式结合,形成实际利润增长”。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